|
近日,我院孫偉平教授撰寫的《智能時代的新型人際關系及其構建》被《新華文摘》2023年第22期(總第778期)全文轉載。該文最早發表于《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5期。在文章中,孫偉平教授指出:“随着智能機器人的拟人化或自主性發展,傳統的以人為中心的人機關系正遭受革命性、颠覆性的沖擊,特别是人類千百年來一直穩如泰山的主導地位正變得岌岌可危。 在社會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人機之間可能建立的關系是多元且複雜的”,面對複雜且多樣的“新型智能生命”,“隻有堅持‘人是目的’,以人為本地發展人工智能,使智能機器人成為可以通過‘道德圖靈測試’的‘道德機器’,善于運用先進的生物、智能技術和設備‘武裝’自己,将自己塑造成為具有智能時代特質的‘時代新人’,并且善于與各種智能系統(智能機器人)溝通、協作、融合,創造性地探索人機關系的生成和運作機制,人類才可能‘扼住命運的咽喉’,建設一種人機協作、人機和諧、人機一體化的新型人機關系。”該文是孫偉平教授今年被《新華文摘》轉載的第二篇關于人工智能研究的文章。 今年5月,孫偉平教授撰寫的《論數字勞動及其與勞動者的雙向建構》被《新華文摘》2023年第9期論點摘編,該文指出:“數字勞動的産生不僅颠覆了傳統的經濟生活、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甚至在根源性意義上重構着勞動者本身。新型勞動者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素質與能力不斷得到提升,這反過來又推動了數字勞動的發展與進步,二者呈現出雙向建構的發展态勢。立足唯物史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數字勞動進行系統考察和深度解剖,既是弄清數字時代勞動、勞動者及其相互關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動勞動和勞動者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供稿:袁曉晶) |
上一條:喜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獲得兩項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課題重點項目
下一條:怎樣寫好黨報理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