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作為學校“大思政課”體系的統領課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集中彰顯了這一思想回答時代之問、引領實踐發展、推動偉大變革的真理力量,對推動新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具有重大意義。基于這一重要使命,上海大學于2023年成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部。目前,教研部共有成員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是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團隊。 在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在學校和學院黨委領導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部圍繞着課程建設,在教育教學、學科研究和隊伍建設上不斷精進,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及其科研的體系化建設。 一、深耕思政課堂,提升鑄魂育人實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3.18講話中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部教師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把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時代新人的使命重任擔在肩上,深耕課堂教學,挖掘課程靈魂。在教學内容的設計上,嚴格遵守教材邏輯,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力求将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在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以學生問題庫建設、重難點問題解答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建設為抓手不斷充實課程内容。在教學方式上,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靈活采用專兼職教師聯袂授課的“項鍊模式”、團隊教學、學生實踐項目或研究型挑戰性項目成果分享等方式激活課堂。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注重借助在線課程、央視短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勢增進理論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在團隊建設上,建立“鼓勵—鞭策”的互動機制,從課程論、教學法、教學技術等方面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培養、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思政課教學大賽,以賽促教,磨煉教學基本功,打磨高質量金課,一路拼搏奮進,一路碩果累累,教研部青年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取得驕人成績。其中,張彥青獲得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一等獎,趙靜和張青子衿獲得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二等獎。 教研部在教學改革和教書育人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2021年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獲上海市重點課程立項,王金偉和申小翠撰寫的教案獲得2項上海高校思政課“精彩案例”。申小翠指導的學生獲2022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生人才培養登峰計劃;教研部團隊老師指導學生作品,在全國和上海市、校内獲得10多項獎勵。 教研部教師傾力育人的付出也得到了肯定。申小翠先後獲得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育才獎、上海市陽光學者、上海大學優秀黨員等榮譽稱号;王金偉獲得上海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張彥青獲得上海大學蔡冠深優秀青年教師等獎項。 二、科研賦能教學,把學問做在思政課堂上 習近平總書記在3.18講話中指出,講好思政課不僅有“術”,也有“學”,更有“道”,思政課學術深度廣度和學術含金量不亞于任何一門哲學社會科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學團隊堅持把學問寫在思政課堂上,把課堂當做社會調研的場所,堅持在每一學期的教學中以“随堂反饋與問題征集”的形式收集學生在課堂學習和認識實踐活動中的困難和理論問題,并通過分析問題,為科研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努力做到将科研應用于對現實問題的解釋之中,從而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價值。同時,又以科研成果補充教學内容。學理性是思政課的鮮明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明确指出:“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為此,教研部教師堅持使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素材,進入課堂、進入教材、進入學生頭腦,在教學中努力闡釋清楚其中蘊含的學理,真正做到“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近五年來教研部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2項,上海市哲社課題5項,出版著作近10部,發表論文40多篇,撰寫10多篇決策咨詢并獲得正國級領導批示以及中辦和中宣部采納等。 三、創新集體備課制度,講深講透講活黨的創新理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為了講清楚講透徹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打通教學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提升教學效果,教研部高度重視并創新集體備課制度,形成了黨委“指導學”、教研部“組織學”、黨支部“領着學”、優秀教師“帶着學”、校内外“結對學”的學習機制,課程集體備課制度制度化、常态化、長效化。校黨委高度重視課程的教學,校黨委書記成旦紅親自參加并指導集體備課,形成了黨委“指導學”的機制;教研部形成了每周五下午進行集體備課學習的機制,由教研部主任統籌規劃,按照計劃推進集體備課,形成了定時定點“組織學”的機制;支部結合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把促進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能力提升相結合,形成了“領着學”的機制;教研部的教學能手或者高級别教學競賽獲獎者,在團隊内部進行示範教學,形成優秀教師“帶着學”的機制;邀請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以及兄弟院校專家對集體備課進行具體指導與展開研讨交流,形成了校内外“結對學”的機制。通過以上系統化的集體備課機制,認真研學教材,精心備課、認真授課,廣泛深入研究課程特殊的教學規律,在持續提升理論研究和宣講能力的同時,提升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講準、講深、講透、講活教材内容,以忠誠之心為靈魂講準真理、以主要内容為要義講清學理、以化“教”為“學””為方法講活道理,深化教研創新,注重把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統一起來,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堂進頭腦,更好地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 四、開辟“沉浸式”思政課新領域,推動課程建設實踐創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教研部持續推進課程改革探索,開辟了由教研部骨幹教師王金偉全程參與指導的“沉浸式思政課”新領域,形成了優秀“沉浸式思政課”團隊——“紅色印象”團隊。“紅色印象”團隊結合黨史校史紅色資源,獨立撰寫的1.3萬多字成熟的“五卅風雷”沉浸劇本,成為“紅色印象”團隊的特色品牌。“紅色印象”團隊由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本科生沈铄、劉星雨、胡逸楊、吳桐、申天奕等同學共同參與發起,自成立以來獲得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大力支持。經過一年多的“沉浸式課程”展演及探索,團隊吸引了包括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社會學院、上海電影學院、文學院等多個學院同學的廣泛參與,并獲得了上海大學教務部、團委、學工辦等部門的支持。“沉浸式”思政課多場次在思政課堂和黨課課堂成功展演,并獲得學習強國、中國新聞網、上海宣傳通訊等國家級及省市級新聞媒體報道,取得了積極的課堂效果和社會反響。教研部将持續關注“沉浸式思政課”新領域,着力增加課程政治性、理論性以及沉浸性、互動性等,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拟現實等先進科技手段增強思政課的課堂效果,讓“沉浸式思政課”在推動思政課建設發展道路上不斷開拓創新。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教學改革創新一直在路上,教研部教師将始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課程建設的“八個相統一”的基本要求和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六要”原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增強理論功底,不斷創新思維、開拓視野、錘煉品格,當好學生追夢路上的引路人,為上大學子裝上強大的“中國心”而努力。 |
上一條: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五周年|上海大學思政課教師團隊風采展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團隊
下一條: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一行赴華潤蘇河灣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交流